<div> 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所有車商在將士用命下,交出亮麗的12月銷售成績單,並讓2018年全年新車累積銷售量,最終以435,135輛封 關。但比起過去兩年,台灣汽車市場未能延續成長趨勢,無力挑戰跨越44.5萬輛大關,藉此也底定約莫44萬輛的台灣市場規模。&nbsp;</div> <div> &nbsp;</div> <div> 其中最亮眼、也最令人擔心的是,進口車陣營在2018年可說是大有斬獲,市占率由2017年的41.7%,一口氣增加3.6%,來到占總市場45.7%的銷售占比,國產車保五成占有率的戰爭雖然仍堪稱成功,不過剩下的餘地已經不足5%。車商認為,接下來的2019年進口車隨時 有可能單月突破五成平分天下,進口車又更將進逼一大步。&nbsp;</div> <div> &nbsp;</div> <div> 2040禁售燃油車 車商譁然&nbsp;</div> <div> 在面臨國產車這個領頭羊工業逐漸下滑的趨勢中,一直不見政府挽救這個攸關數十萬人生計的產業。在今年初行政院雖然發布擴大內需的經濟措施,針對汽車業仍僅著眼於電動車的貨物稅減免,加上先前早已經定調2040年禁售燃油車,車商直言,這簡直是為台灣國產車預先譜下休止符。&nbsp;</div> <div> <br /> <span style="color:#0000cd;"><img alt="" src="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9-01-18/590/20190118002829.jpg" /><br /> 姑且不論所謂的電動車到底真環保還是大污染,就算汽車業者有 心推動電動車,民眾的消費信心仍然不足。圖/台灣奧迪提供</span><br /> &nbsp;</div> <div> 車商表示,二輪的電動機車能被時下年輕族群接受,主要在於「停車位」的問題較小,「換電」機制尚可接受,不過在銷售比例上仍然占少數。換成四輪的電動汽車,「換電」機制看來不被世界各大汽車品牌接受,消費者購置成本居高不下,小小的台灣市場充電站的設施扳手指頭就可以算得出來;就算汽車業者有心推動電動車,民眾消費信心仍不足。&nbsp;</div> <div> <br /> 行政院在2017年底突然宣布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的目標,能源局接著在去年10月大幅修改「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將2022年以 後新車的平均油耗標準大幅加嚴至每公升20.9公里。縱然看起來目標十分明確、立意十分良好,但車商直言每公升20.9公里油耗標準,一 般燃油車種很難做到,油電複合動力(Hybrid)車種可輕鬆過關,但是國產車品牌並無生產油電車,就算現在投產也是要花費巨大成本。&nbsp;</div> <div> &nbsp;</div> <div> 2022年並不遠,車商表示就算把旗下銷售車種全部換成進口油電車上市,再次疊高的價格,民眾可能無力消費,最後變成無車可賣、無 人買車;政府不顧產業現況執意推行好高騖遠的目標與政策,業者除了無奈只能消極對待。&nbsp;</div> <div> &nbsp;</div> <div> 想環保 卻罔顧民眾需求&nbsp;</div> <div> 車商認為,觀察政府本身舉棋不定、脫離現實的能源政策,充其量只是跟著歐盟邯鄲學步,一頭想著要兼顧環保、節能減碳,另一頭卻罔顧民眾真正所需,徒有理想目標卻缺乏長遠的踏實政策的情形下。&nbsp;</div> <div> &nbsp;</div> <div> 由此可見,國內電動車使用環境仍不友善是事實,長遠看來仍會是如此窘況。假設2022與2040年的汽車相關政策付諸執行,到時也沒有 可行的補助與配套措施,可以預見的是車商只好透過增加進口油電車、電動車銷售,國產車因為政策關係慢慢地降低產銷循環,最後讓國 產車退出台灣汽車市場,屆時產生的不只是產業問題,還會有許多社會問題。&nbsp;</div> <div> &nbsp;</div> <div> 姑且不論所謂的電動車到底真環保還是大污染,一個國家失去國產車工業不是沒有前例可循,最近的例子就是澳洲;澳洲地方大、仍有其他產業好比觀光產業可以支撐,但是小小的台灣為了「趕流行」犧牲掉國產車工業,恐怕只會得不償失。</div>

(中時新聞網)

#進口車 #國產車 #環保 #能源車 #電動車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