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10+6」《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預計最快11月達共識協議、預定年底結束談判;學者表示,台灣加入「跨太平 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困難重重,成為RCEP成員更無望, 鄰近國家自貿聯盟將台灣摒除在外,不僅國際關係邊緣化,在關稅壁 壘下,恐怕不到10年,汽車、傳統產業將痛失競爭力。 <br />
<br />
<img src="https://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9-03-05/656/b01a00_p_02_02.jpg" /><br />
<br />
RCEP涵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市場人口約占世界一半, GDP占全球總量3成,經濟圈規模與影響力超過CPTPP。文化大學競爭 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表示,當RCEP達成共識後,在低或零關稅效益下,台灣汽車產業受到的衝擊將最明顯,機械、五金、家具、化工、 汽車零組件等產業無一倖免,現有競爭力將消失殆盡。 <br />
<br />
杜紫宸以汽車產業為例說,現在汽車工業將進入電動車時代,假設鄰近國家汽車關稅從現有20%至40%水準,降至10%以下,台灣仍維持原有關稅水準,國產車怎可能有出口外銷機會。<br />
<br />
反觀加入RCEP的韓國或日本,本就有汽車工業技術,將生產線轉移 到人工便宜的泰國,不僅有東南亞廣大內需市場,生產基地還可從4 0萬輛擴充到100萬輛規模,在「聚集效益」下,不僅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汽車還能在16個會員國流通,當汽車大廠生產、銷售管道逐步整 合後,台灣單一車款生產量仍維持6萬輛,競爭力肯定消失殆盡。 <br />
<br />
由於大陸是主要成員關係,政府對加入RCEP無積極作為,但台灣強 烈表達加入CPTPP意願,也尚未有明確進展,杜紫宸認為,台灣若兩 大皆空,台商將不會坐以待斃,有出口障礙的傳產將被迫南向、外移 ,產業再度面臨外移危機,幸好國內資通訊產業,在WTO資訊科技協 定(ITA)架構保護下,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