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報導過將藝術揮灑於汽機車皮革的《重機職人》戴宇薆、隻手打造臺灣之光的汽車職人《洪政群》,兩位與重機相關的職人後,獲得許多迴響,因此不止汽車職人報導,重機部分也將會有職人報導。此次這位職人,就是以維修、改裝哈雷重機為主的《周敬棠》(以下報導稱呼為小周),聽他娓娓道來,如何走入重機的世界、又如何選中哈雷為事業重心、哈雷又有哪些迷人又迷惑之處。
「我國小就去摩托車店看人修車、國中後就開始改車飆車;台北飆車是淡水大度路,我是台中人,就在中山公園雙十路那邊跟人家飆」小周講述著對於機車最初的接觸,講得好像是別人的故事一般,其實都是他的親身經歷。

「高中後,有去歐多敗店當學徒,一個月薪水6000元,但是那大概就是我唯一像是有拜師學藝的地方,其餘的都是自學,尤其那個時代,大部分的師傅都不會大方教學,都會暗槓,所以我自學的成分偏高」
小周的學習其實來自於拆車,當時他跟朋友都會去收壞掉的車,然後拆解,反正車是壞的,拆壞了也不會心疼,修好就是學到本事,就這樣拆車、修車無限循環中,一直到了當兵。

退役後的小周,還是沒有放棄重機,而是想要從哪種重機下手。
由於軍中的重機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汰換,小周準確掌握汰換的時機與投標的廠商,待廠商得標後直接交涉購買,一次就把46輛哈雷給買下來,當時的廠商還嚇一跳,因為從來沒有人這麼大手筆,而且車況連看都不看,直接點車數量就買走。
小周表示當下真的有點威風感,但其實不看車況是因為車本來就是他在修在維護的,他比誰都知道這46輛哈雷到底好不好。
也從這46輛哈雷開始,小周的重機人生正式展開。

「其實我從來沒有開店、也沒有掛招牌過,算起來都是朋友介紹來的生意,加上那個時候已經有網路了,雖然沒有現在這麼流通方便,但是也是有些效果」小周確定自己在家創業工作室的同時,就因為手藝好早就被朋友、重機同好認可,即便小周在當職業軍人的期間,他利用放假時間,接重機的改裝、維修,到了自立的時候,當時的累積就成了小周日後的客源。

接手46台哈雷並開始工作室後,小周並非一帆風順,因為臺灣幾乎沒有哈雷的備品,當時的網路也不像現在滑個網頁就有得買,而且根本也不知道美國有誰在賣可以跟誰買料買零件;小周為此吃了很多苦,常常抱著零件跑鐵工廠、找車床去製作,因為量少費用也高,工廠有時也不一定肯做。或是因為一個電子零件,處理3~4個月之久,還算輕鬆了。
就這樣情況下,小周一路挺過來,慢慢地將哈雷每個型號、每個零件學習、掌握其中,到現在能夠自如地維修、改裝。

做哈雷這麼久,這重機有什麼通病嗎?
「漏油」小周面帶苦笑並斬釘截鐵地回答
「其實是因為哈雷原生設計上的問題,因為哈雷是被設計作為長途騎乘之用,那車上的鏈條需要潤滑,所以就從機油那設計一個小孔接管導流到鏈條上用一個小螺絲來控制滴油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漏油啦,說真的這是什麼天真的設計,我也覺得很無言」不過幸好那是比較早期的車款,後來推出的車款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哈雷的設計跟其他重機比較不一樣,大部分都是引擎內有引擎、變速箱、傳動系統一體的,而哈雷是分開的引擎、變速箱、傳動系統,分成三方面作動在合在一起,雖然有天真設計,但是這樣分出來的作動下漏油就變少。

對於想入手哈雷的車主,有什麼樣的建議? 小周歪頭想了一想,很認真地說出「如果你準備買一台哈雷來騎,那就要在準備同樣的金額來改車,因為入了哈雷的坑,真的很難不改車,除非你是純收藏玩家,不然一定會忍不住」說完小周自己都笑出聲,因為在他這邊的車主,非常二分法,不是重改就是重收;當然小周不是那種推銷改車的店家,有時候還會勸車主不要亂花錢,但是由於哈雷車迷之間難免都會有『他改了,我也想改』的渲染,因此小周真心地認為如果想要擁有一台哈雷,真的請再多準備一些銀彈吧!


CT-Garage
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重慶北路四段253號
電話 :0952165222
官方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CT-Garage-398698460258295/
※他們真的沒有招牌,如果想前往,請先電話聯繫唷!





(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