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汽車雜誌、網站上的車,總會不自覺地發出讚嘆聲,因為圖片上的車栩栩如生,好像就在現場賞車般。而這些照片的產生,是有什麼樣的技巧、技術所形成的呢? 拍攝汽車有什麼小技巧,能讓拍照不NG的方法嗎? 就讓拍攝汽車的汽車職人《廖子賢》告訴大家拍車的故事與小技巧。
「其實我對車沒有什麼特別喜好,我是對於攝影有濃厚的興趣,大概從國三開始就碰相機,我爸爸看我很喜歡攝影,剛好他的朋友就是攝影師,於是讓我去跟他的朋友學習,而學習的場所是Option雜誌社,我就是這樣接觸到汽車的」
而廖子賢的攝影啟蒙師父就是Option小顧老師,廖子賢跟他學習攝影、暗房、構圖等技術,尤其拍汽車的眉角,更是從那個懵懂年紀歲月所建立。

「其實我也算是平面攝影活化石見證歷史,當初是底片機,為了有效運用並且不浪費底片,於是學會了手工捲底片,一捲通常是36張,我想辦法捲成40張,多一點張數,才能多一些鏡頭」。
回想起底片機的時期,當時的拍攝要非常地精準,就拿新車報導來說明,現在的數位相機,大約拍500張而2/3照片是不用的,1/3再挑出最ok的照片(約將近200張)給編輯使用;而底片機時代,最多也只給你2捲半照片空間(40+40+20張),還必須包含動態追焦在內,如果超過2捲半的扣答就代表你的攝影技巧不好、找景構圖的方式不好,而這些完全沒有含扣的空間,所以底片機的時代,也養成了廖子賢拍車拍得精準的習慣。

汽車攝影其實是很危險的行業,是真的有這樣的事情嗎?
「呃~這真的要說嗎? 哈哈哈哈,應該是說在能力所及的安全範圍內,去拍到我們要的照片,當然這在外人的眼中就有一些危險」廖子賢面對這個問題,還歪著頭思考一下,還問筆者真的要談這樣的話題嗎? 因為廖子賢心中認為拍出車的好照片是必須的事情,並不是表演特技表演,只是剛好的取景是必須要這樣做,不過現在廖子賢已經沒有再做這麼高難度的拍攝動作,因為他將汽車與旅遊結合,速度的結合就交給新一代的攝影者想辦法了。(笑)
身為汽車媒體工作者,掛在車上的動作是家常便飯,廖子賢也經歷過這樣的時期,不過他並不鼓勵想拍車的人做這樣的動作,現在相機科技進步、修圖技巧也百百種,生命還是要放在第一位,想要拍出動感,有很多種安全方式可以做得出來。

「想拍出動感、汽車行走的方式真的有很多種,像是我拍的這台Lotus,其實是用推的方式拍出來,我連動都不用動,就可以拍出我要的效果,其實這也是經年累月,每天不停地拍所累積出來的經驗值,以及看國外的汽車媒體照片所推拍出來的。」

數位相機時代來臨,幾乎人手一機,但非人人能拍得出好照片,是否能分享一些拍照技巧?
「拍車真的不難拍,掌握一個技巧就好,那就是瞄準車的腰線,把相機或是手機的鏡頭定在車的腰線,這樣拍出來的車就會很立體又大氣;另外就是顏色,掌握顏色的對比,不要白車配白牆、黑車配黑影,這是最基本的概念,月反差的色系越能凸顯車的獨特;再者就是光源,切記只要在你身後的光源,就是好光線,除非你懂得處理逆光,不然不建議逆光拍,只會拍出一堆黑嚕嚕的畫面」廖子賢很大方地分享自己拍車的小技巧,尤其現在流行拍車解任務,一張好的照片就能在自己的社群平台(FB、IG)博得掌聲,既然這樣,現在起就運用這些小技巧,來讓自己愛車更美吧!


為什麼會跨界到旅遊去?
「我在Option雜誌做過一個企劃,當時借了兩台英國車,一台是賓利 continental gt、另一台是Aston martin v8 vantage,一台w12一台V8引擎,以雙北公路總長200公里,有山有海,就是要顯示出這兩台英國紳士車款,在台灣的風景間穿梭的舒適感,尤其是不帶目標隨意開車走走的風格,像是塞車時不煩燥,能盡情感受這台車給你的回饋,比如避震器與路面的震動、音響與引擎流洩出來的交互聲浪,因為這樣的聲浪只有在車上才有,如果要淳聽音樂,那就在家裡聽就好,因此從那個時候我漸漸地喜歡上開車旅遊這樣的行為,也是奠定日後我換跑偏旅遊這方面的汽車攝影。」
廖子賢都蜜月旅行都挑了冰島,作為自助駕車旅遊計畫第一步,這也是他深思熟慮後,從汽車媒體攝影轉型為汽車旅遊作家的第一步。

「『映像生活 image life』是我在2017年成立,希望用我的鏡頭記錄旅遊、汽車、風景等所有的鏈結,讓生活處處都是景,而且現在手機、相機都是互通的,手機拍不出相機的質感,那就用相機拍照手機拿來上傳FB、IG,讓網路生活更豐富」廖子賢談到自己成立『映像生活 image life』笑著表示好像跟汽車攝影不太相關了,可是在『映像生活 image life』的照片中10張就有8張是車,對於廖子賢而言,車真的是夥伴不可或缺,尤其一起旅遊的議題,讓車的移動更具意義,他希望透過他的分享與教學,可以讓更多的人,可以跟他一樣享受汽車帶來的移動樂趣,進而拍出汽車好夥伴最佳構圖與景色。




(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