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mborghini製造超級跑車的理念,絕對可說是在超跑界,甚至是整個車界中最不「跟風」的,主力車款的動力不僅搭載目前最稀有的自然進氣內燃引擎,而小牛Huracán EVO所搭載的更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V10引擎!光就這一帶有收藏價值的特點,就很值得擁有了!甚至在2018年,Huracán突破生產一萬輛時,Lamborghini技術長Maurizio Reggiani還曾表示,他建議下一代小牛還是繼續維持V10的動力。

Huracán EVO絕對是一款最適合「代步」的超跑,不只是身分地位的表徵,強大的電控系統讓駕駛即使突然遭遇了傾盆大雨,也無須集中過多的注意力,刻意降低油門深度,照樣能夠維持相差不大的駕駛樂趣,對於台灣多雨的氣候環境是再適合不過了!
而Huracán EVO所具備的多重面向與尖端技術,無論路面環境的乾濕狀態如何,如同「多腦」的八爪章魚般的吸盤,極有智慧地不僅能牢牢抓住地面,更能抓住對速度渴望的心!

Huracán EVO的科技主軸亮點在於能夠做到「前饋控制」,也就是預測駕駛的意圖,即使是駕駛犯了錯太晚煞車、太早補油門或者是方向盤轉動過大,只要不是「自殺式」過度地超越物理極限,全新版本的LDVI車身動態整合系統都能挽救危急的車身動態。但不得不說,畢竟不是車主,在一般道路上無法試出極限,但在前年所舉辦四圈的麗寶賽道體驗也曾經試過,得到了驗證。
回憶當時,多了後輪轉向與制動機制扭矩矢量導引的Huracán EVO比小改前更能夠處理「大失誤」的操駕狀態。當入彎前過晚煞車在彎中正開始感受向外滑,輪胎發出激烈聲響,正要收油門時,系統能預先執行「前饋控制」處置,並且減少方向盤動力輔助(防止駕駛方向盤轉動過大),甚至於在彎中錯誤地重踩煞車,系統也能緊急執行「反饋控制」,迅速地將車身動態穩住。

全新處理動態的控制平台:LDVI(Lamborghini Dinamica Veicolo Integrata)系統,整合了新增的後輪轉向和四個車輪上制動機制扭矩矢量控制,其控制著車輛的動態行為,完全集成了車輛的所有動態系統和設置,可預測駕駛的下一步行動和需求,創造出完美的駕駛動態。扭矩矢量控制與四輪驅動系統相結合之後,可根據需要將牽引力導向至單個車輪,並且可做到100%的後輪驅動(飄移時接近100%後輪驅動;但一般低負載滑行巡航為100%後輪驅動)。
其中LPI動態控制核心(Lamborghini Piattaforma Inerziale)配置全面的G值感應(X、Y、Z軸的陀螺儀傳感器),其放置在車身的中央重心位置,並且軟體已經升級到2.0版本,能夠更領先一步地重新定義運算的分段參數,以即時監控車輛在橫向、縱向、垂直加速度,以及側傾、俯仰和橫擺率方面的動態表現。而升級到2.0版的磁流可變電子懸吊可經由LPI的控制,能更立即性地自適應調整阻尼。使新Huracan EVO變得比前款更容易駕馭,同時在各種行駛環境中提供最敏捷、最安全的駕駛體驗。

不過,在後輪驅動使用比例偏高的SPORT模式下,系統則有不同的操作機制,例如:駕駛大角度快速扯動方向盤時,系統就會認定駕駛想要「飄移」,這時再深踩油門就會刻意制動外側前輪以及後輪反轉向,來便於立即使車尾外滑,快速啟動甩尾態勢。


每次,全油門出去,都會呼吸暫停一下!不只是因為強烈的體感加速,更因為Huracán EVO的V10 NA美音伴奏,所帶來的加乘亢奮感絕對是目前超跑界中,擁護者們持續堅持自然進氣的主因之一。
V10這種介於8缸與12缸的獨有聲浪,既能在中低轉速擁有8缸的混厚低頻;亦可在高轉速時趨近於12缸的高頻銳利,這是當前同級V8渦輪增壓對手所難以達到的,雖然現在渦輪增壓動力也能在不同轉速下疊加聲浪感受,但畢竟在排氣路徑上有渦輪增壓器「消音」,所能展現的嘹亮感還是稍有侷限,不如自然進氣的!





自然進氣另外一個受到擁護的原因:可堆疊的加速感。這跟電動車起步衝刺的感覺不一樣,不會像大馬力電動車全力起步時那麼地措手不及,而達到一定的速度後,刺激感就會大幅消失滑落,久之而習慣。然而,Huracán EVO到斷油前的體感加速都是不斷累加,因此每一個轉速域累積速度感的同時,腎上腺素刺激度也隨之層層堆疊!所以,駕馭Lamborghini雖然無需有特別高超的駕駛技術,但絕對要有夠能抵擋的心臟,以及熟悉此等速度感的經驗,不然,也是具有一定程度危險的。
未來,一旦電動車大普遍後,唯一會在市場上存活的內燃車,或許可能就只剩超跑了!自然進氣動力中最稀有、市場唯一的V10引擎會是你/妳的選擇嗎?唯一不考慮的原因是覺得太完美,沒有極具挑戰性的駕駛樂趣,可能或許是吧!






【Lamborghini Huracan EVO技術規格】
車身:
底盤:複合材料底盤,由鋁合金與碳纖維打造
車身:外部車殼由鋁合金及複合材料製成
懸吊:鋁合金製雙A臂懸吊系統
彈簧與避震器:鋼製彈簧與液壓避震器、LMR主動式電磁懸吊系統
電子穩定系統(ESC):電子穩定系統(ESC)/ 防鎖死煞車系統(ABS)/特性可透過ANIMA系統進行調整/ 電子穩定系統(ESC)可關閉
轉向裝置:電動機械助力轉向系統,具有可變傳動比的「LDS電子轉向系統」。
煞車系統:液壓雙回路煞車系統,帶真空煞車伺服系統,鋁合金6活塞卡鉗(前)、鋁合金4活塞卡鉗(後)
煞車碟盤:碳纖維陶瓷打孔通風碟盤∅380 x 38 mm (前)、∅356 x 32 mm (後)
輪胎(標配):Pirelli P Zero Corsa 245/30 R20(前)–305/30 R20(後)
輪圈(標配):8.5J x 20''(前)–11J x 20''(後)
後視鏡:電動後視鏡
安全氣囊:全尺寸前排「兩段式」安全氣囊、全尺寸側面安全氣囊
【引擎】
類型:10缸90度夾角V型引擎,IDS缸內直噴與MPI多點噴射並用
排量:5204 cm3
缸徑/衝程:∅84,5 mm x 92,8 mm
氣門控制:連續可變調整進氣和排氣凸輪軸
壓縮比:12.7 : 1
最大馬力:640 hp @ 8,000 rpm
最大扭力:600 Nm @ 6,500 rpm
排放等級:EURO 6 - LEV 3
排放管理:雙觸媒含線性式含氧感知器
冷卻系統:水+油冷卻系統
引擎管理系統:Bosch MED 17,主從式管理
潤滑系統:乾式油底殼
【傳動系統】
驅動方式:電子式四輪傳動系統(Haldex gen. V)+後機械式限滑差速器
變速箱:LDF 7速雙離合變速箱,通過ANIMA改變性能特徵
離合器:雙片式離合器 ∅187 mm
【性能】
極速:>325 km/h
0–100 km/h:加速 2.9 s
0–200 km/h:加速 9.0 s
100-0 km/h:煞停距離 31 .9 m
【尺寸】
軸距:2,620 mm
全長:4,520 mm
寬度:1,933 mm
寬度(包含外後視鏡):2,236 mm
高度:1,165 mm
前輪距:1,668 mm
後輪距:1,620 mm
迴轉半徑:5.45 m
淨重:1,422 kg
重量/動力:2.22 kg/hp
重量分配:43%(前)–57%(後)
【容量】
燃料:83升
行李箱:100升

(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