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mler-Benz AG委託Porsche AG設計了這款適合旅行的運動化高級房車,三十年後,參與該項目雙方的兩位開發人員回顧了過去。
在1990年巴黎車展上給大眾留下深刻印像後,500 E於1991年春季上市銷售,將轎車的旅行舒適性與跑車動感的性能相結合。為了紀念這輛車的30週年誕辰,以及它已經達到經典地位的事實,保時捷博物館派出了專業團隊參與此史實的創作,以發掘有關其開發過程的激動人心的故事。
當年Porsche項目開發經理 Michael Hölscher和Daimler-Benz AG的原型車開發經理Michael Mönig上一次坐在500 E內大約是三十年前。但今天,他們有100公里的路程來再次感受500 E,途中經過Zuffenhausen、Weissach和Sindelfingen,最後再回到保時捷博物館。當他們初抵達時,500 E正在博物館外面等著,並倒映在大樓引人注目的鏡面玻璃上。它的外觀採用藍寶石黑金屬漆(顏色代碼009),而內裝則混合了皮革、木材、彩色門飾、電動可調運動座椅和卡帶式收音機音響。
Hölscher說,「看看當今的汽車,幾乎無法相信30年前沒有CAD數據的設計會做得如此完美。我非常尊重車身製作廠的同事,尤其是他們的遠見卓識」他像一位很久沒見的老朋友一樣看著500 E。他和Mönig一直蹲下,驚嘆於特殊的空力與寬車體設計,這是當年500 E與一般W 124系列量產車型的區別之一。
1988年,Porsche獲得了Daimler-Benz在斯圖加特郊區Untertürkheim的開發合約。技術規範了以W124為基礎設計和試驗開發的要求。此車輛配置了當時500 SL的5.0升V8四氣門引擎。到1995年4月,則共製造了10,479輛,但都是四人座,這是因為後差速器太大,導致後排座椅中間無法可有舒適的乘坐空間。
直到今天,這兩個人仍然對500 E有著美好的回憶。Hölscher回憶道,「三十年前,我和三個同事開這部車去康斯坦茨湖。我們在整個旅程中都在互相交談。有一次,他們中的一個人看了看車速錶,當他意識到指針顯示為250 km/h時,他感到非常震驚。我們已將底盤、制動器和引擎調至完美,這意味著保證了卓越的高速駕駛體驗」。大家都記得當時有關於煞車的廣泛討論。在原型車階段,團隊選擇了比W124基礎車輛更強大的制動器,以確保最佳的制動平衡。
500 E配備標準四速自排變速箱,從零加速到100 km/h僅需6.1秒,最大輸出馬力為326 hp,最大扭力達480 Nm。而最高速度被電子限制在250 km/h。Mönig在談到E系列當時的旗艦機型時說道,「動力十足,但又不張揚,既動感又奢華。但500 E不是一款極度華麗的車輛。它比較像是以輕描淡寫的方式表現出純粹動力,並且第一眼就能吸引注意」。
【Reutter大樓的車身裝配線】
Hölscher靠在前Reutter大樓的磚牆上回憶道。從1990年起,500 E的車身就在那裡製造,位於Zuffenhausen的Werk 2的Reutter大樓。這座建築當時是空的,為500 E的車身裝配線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流程明確:Mercedes-Benz從Sindelfingen向Zuffenhausen供應車身零件。在 Werk 2中,Porsche團隊隨後將車身與這些組件以及車內的零部件組裝在一起。然後將車身運回Sindelfingen,在那裡上漆。此後,載運回Zuffenhausen的Rössle Bau進行了最後的組裝和引擎安裝。生產過程歷時18天,每輛500 E從Zuffenhausen到Sindelfingen需兩次。「從後勤的角度來看,來回運送車輛零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畢竟,相關部件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的地點,才能有最佳的生產效率」Hölscher 解釋道。
【在經濟危機中啟動項目】
斯圖加特汽車製造商之間合作在當時是再好不過了。由於出口業務收入下降、產量下降以及關鍵績效指標幾乎全部為負,Porsche當時正面臨危機。「在那些困難時期,從該項目學到的是,您應該始終接受每一個挑戰。」1982年至2016年在Porsche工作的Hölscher如此回憶道,而當時他提前退休了。
對當時目睹這一切的兩人來說,看到車輛投入量產是最好的時刻之一。參觀前 Reutter大樓會勾起回憶。Hölscher說,「500 E是我負責的第一個進入量產的項目。三十年後,我彷佛還在看著車輛下線。」他還深情地回顧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他的團隊被允許有很大的自主性工作自由。因為他們都是狂熱的汽車和摩托車愛好者。
【500 E的驚人表現】
1980年代末,Daimler-Benz AG 委託Porsche作為開發服務提供商,因為其在Sindelfingen的W124系列生產線太小,而500 E的車身更寬(後來更名為E 500),這意味著原生產線無法生產,而對生產設備進行改造對公司來說是不值得的,所以促成了雙方的合作。
合作開發目的是讓500 E乍一看看起來像W124,但卻能為懂的鑑賞家設立了新標準,這是一款前所未見的高性能轎車。它比基礎車型寬56毫米,低23毫米。另外,500 E在Porsche的開發項目名稱是「Project 2758」。
Mönig在Porsche工作了超過35年並負責製造 500 E的原型車,以及負責駕駛測試「三十年過去了,而且這段時間汽車業界發生了很多事情,但即使在今天,500 E也沒有什麼可嫌的。它的操控非常出色,縱向加速度非常好,煞車非常出色,駕駛這輛車的動態特性是一種樂趣。我真的很享受八缸引擎的優美而平順的聲音。」
抵達Weissach延發中心後,Hölscher 將車停在原設計工程辦公室的前面,也就是所謂的六角形大樓。它是當年生產線現場的第一批建築之一,也是他們旅行的第三站,同時他將剩下的旅程交由Mönig駕駛。
【收集氣流的頭燈】
1980年代後期,Mönig的團隊在Weissach進行了500 E的所有開發工作。他和他的同事在那裡手工改裝了前14輛基礎車輛。從第15輛車開始進行一些改變,其中包括全新設計的車身外殼部件和修改後的系列部件。
Hölscher回憶道,「我們計劃在這裡開發500 E,並努力使大型引擎能夠安裝到相對較小的車身中。為了實現更好的重量分佈,電池被移出引擎室,安裝在行李箱的右後方。制動和排氣系統也進行了重大修改,前後的空力件和保險桿飾板進行了改造。八缸引擎透過兩個頭燈周圍的縫隙呼吸,從而獲得充足的空氣供應,並且首度採用了CAN Bus訊號通訊系統來精準控制。」Porsche擁有90%的開發份額,幾乎負責集成驅動器和車輛部件所需的所有工作。
旅程繼續從Weissach到Sindelfingen到達旅程的第四站。Mönig總結說到,「縱向加速動態非常壯觀。我對這輛車只有美好的回憶,因為當時作為一名年輕的工程師,我被賦予了很多責任。500 E過去是,現在也仍然是我最喜歡的項目」。
Mönig熱情地談到了方向盤後的輕盈感、聽覺力量和卓越的駕馭感。他和當年的同事們在Sindelfingen度過了許多週末。由於所有相關人員的巨大投入,也可以彌補緊張的項目進度中的延遲。「與Mercedes-Benz同事的合作非常尊重、專注和平等,並且基於對成功的強烈渴望」他記得對他來說一個關鍵時刻是第一天,當時他與同事和眾多原型車零件一起驅車運往Sindelfingen工廠。「那是最特別的時刻」
在回Zuffenhausen的路上,他將窗戶開著一條縫,聽著、享受著V8引擎的聲浪。之後,他將它停在博物館車間,他還是有很多話要說,關於500 E的卓越性能在30年後仍然是與眾不同。
(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