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的時候,Honda 宣布因為狹山工廠即將於 2021 年底關閉,因此在裡頭生產的 Odyssey、Legend 與 Clarity PHEV/FCEV 三款中大型車款都將在今年底以前停產(Clarity 則是在 8 月),未來不會轉移到寄居工廠。
但讓外界最不能理解的恐怕就是去年 11 月才投資數億日圓改款的 Odyssey 二度改款,為什麼寧可直接砍掉、也沒打算轉移到寄居工廠繼續生產呢?作者在透過各個管道詢問之後,總算能理出個確切原因出來,不只是因為 Odyssey 銷售量逐漸低迷、更大的原因恐怕與生產體系「誤判情勢」有關!
要提到 Odyssey 停產的問題,首先就必須要將時間拉回到 2008 年以前。2008年以前,Honda 時任社長福井威夫為了增加更高獲利,打算將美國高級子品牌 ACURA 導入日本,為了節省運輸費用便打算在日本國內投產 Acura(在當時所有的 Acura 車系除了 RL 以外全是美國生產),因此開始寄居工廠的建造。
只是這雄心勃勃的計畫,卻因為 2008 年底爆發的金融海嘯,讓 Honda 決定停止 Acura 導入計畫,同一時間開發的 V8 LEGEND FR/SH-AWD 的企劃,當然也沒了。
因此已經開始建造的寄居工廠就不能成為大型車生產基地,後來伊東孝紳上來之後決定將產線改成小型車專用,在 2013 年竣工之後先行生產初代 FREED 和第三代 FIT,年產量為25萬台。
只是伊東孝紳又提出「在2016年實現全球銷量達到600萬輛以上、鞏固已開發國家業務、讓新興市場國家實現飛躍式發展」的遠大目標,更大舉投資設備,隨後卻因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產生設備過剩問題,寄居工廠的產能一直達不到年產量 25 萬的目標。
這讓社長八鄉隆弘於2015年就任時開始處理過生產設備過剩問題。加上零組件也為因應區域不同而產生過多種類等因素,造成四輪事業收益大幅惡化,因此 2017 年決定先後決定關閉狭山工廠、英國工廠、土耳其工廠,Swindon 廠房土地也以約1600億日圓出售予歐洲不動產開發公司。
為應對 5 年後狹山工廠即將關閉的措施,Honda 也提出部分乘用車生產全面轉移到寄居工廠的計劃,因此陸續於 2018、2019 導入 CR-V 與 CIVIC 二款車型,只是在當時為了將工廠設備修改就花費相當大的心血,後來 CIVIC 因為四門款國內銷售不佳而停產,生產線現在變成 CR-V 使用;Odyssey 部分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但由於它已經超出寄居工廠能夠生產的尺寸限制、無法將生產機具轉移,即便二次改款時已經花費大量金額修改,但最後還是作出全面停產的動作。
至於未來 Odyssey 的發展會是如何,根據詢問日本友人表示未來 Honda 還是打算會繼續賣,但不會於日本生產,相反的可能會依循 1999-2005 年從美國逆輸入美規Odyssey(日本名 Lagreat)的方式,也就是說下一世代 Odyssey 確定會北美/中國大陸市場進行統整(除了中國大陸市場同樣會依照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投產 Odyssey/Elysion 兄弟車),不再區分日規/美規設定,到時候以進口方式來延續 Odyssey 的香火。
而其他亞洲市場部分,目前到底要如何延續內部尚沒有定案出來,畢竟未來美規/日規統一之後,Odyssey 的投產基地僅剩下美國與中國大陸,到時候就看要從哪個地方進口了。台灣的話也可能要等新世代車型出來之後才會有明確的方向,但至少現行車款賣到明年中旬並不是問題。
最後再來提一下 Odyssey 對於 Honda 的意義,這款看似其貌不揚的 MPV,其實可是 Honda的救命稻草。隨著泡沫經濟破滅計畫中止,Honda 工程師將原本針對北美市場的大型 V6 MPV 計畫取消,將目光轉移至日本市場,同時資金短缺、開發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憑藉著極為精準的定位以及當時少見的設計(低重心、低底盤,皆因它本身就是基於Accord開發而成的),於 1994 年推出後在日本取得極大的成功,更賦予了一個全新概念:「Creative Mover(生活創造車)」。
而跟他同時期出道、在同一間工廠生產的 Stepwgn 也同樣是「Creative Mover(生活創造車)」的一員,也算是 Honda MPV 當中表現僅次於 Freed 的車型,而在狹山工廠確定關閉之後,據日本媒體披露未來 Stepwgn 應該會在今年底之前推出大改款車型(或者是大規模改款),到時候生產設備與模具等將會修改成適合寄居工廠的尺寸,繼續作為日本市場專用車,畢竟中型 MPV 在日本還是有一定的市場。
(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