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其他車廠參加WRC賽事時採用現有市售車改裝,TOYOTA GR Yaris的誕生就是專為WRC開發,對外販售則是為了滿足WRC賽事所規範的市售量產車(2萬5千輛)條件。(圖/陳彥文攝)
有別於其他車廠參加WRC賽事時採用現有市售車改裝,TOYOTA GR Yaris的誕生就是專為WRC開發,對外販售則是為了滿足WRC賽事所規範的市售量產車(2萬5千輛)條件。(圖/陳彥文攝)

說到TOYOTA似乎印象都是大眾買菜車,很難與性能、樂趣等詞扯得上邊,不過在日本經濟輝煌的90年代,其實TOYOTA也曾推出不少經典跑車,例如Supra、MR2、AE86等等,時至今日仍有許多車迷收藏。而在TOYOTA現任社長豐田章男上任後,由於他個人對於賽車的熱愛,讓TOYOTA開始有了轉變。不僅推出限量超跑LF-A,更一手催生GAZOO RACING賽車團隊,以及TOYOTA旗下的性能子品牌GR。

GR Yaris為國內引進的第二款GR車型,同時也是首款完全由TOYOTA所開發的GR車型,可說比GR Supra更能展現TOYOTA對於性能車的詮釋。(圖/陳彥文攝)
GR Yaris為國內引進的第二款GR車型,同時也是首款完全由TOYOTA所開發的GR車型,可說比GR Supra更能展現TOYOTA對於性能車的詮釋。(圖/陳彥文攝)

首款引進國內的GR品牌車款為TOYOTA經典跑車的復活之作GR Supra,第二款即是本次試駕的GR Yaris,由於GR Supra是BMW Z4的雙生車款,因此GR Yaris其實才是首款由TOYOTA開發的GR車款,更能代表TOYOTA對於性能的詮釋,同時也是承襲了TOYOTA以Yaris參與WRC賽事的經驗。

GR Yaris以三門歐規Yaris作為基礎打造,因此外觀看起來與國內標準版Yaris一點都不像,不過GR Yaris的底盤也與歐規標準版有所差異,採用前GA-B平台、後GA-C平台的混搭型式,因此懸吊型式為前麥花臣、後雙A臂,有別於標準版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型式。(圖/陳彥文攝)
GR Yaris以三門歐規Yaris作為基礎打造,因此外觀看起來與國內標準版Yaris一點都不像,不過GR Yaris的底盤也與歐規標準版有所差異,採用前GA-B平台、後GA-C平台的混搭型式,因此懸吊型式為前麥花臣、後雙A臂,有別於標準版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型式。(圖/陳彥文攝)

在歐規車型的基礎之上,GR部門為其增添霸氣大型進氣壩與導流設計,搭配外擴的輪拱顯得異常兇悍。(圖/陳彥文攝)
在歐規車型的基礎之上,GR部門為其增添霸氣大型進氣壩與導流設計,搭配外擴的輪拱顯得異常兇悍。(圖/陳彥文攝)

由於Yaris在國內被暱稱為「小鴨」,因此這輛高性能版的Yaris也有車迷將其稱為「暴力鴨」。一般大眾初次見到GR Yaris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這跟Yaris一點都不像啊?」因為GR Yaris是在第四代歐規Yaris的基礎上打造,而國內販售的Yaris則是亞太規,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歐規Yaris已經換上TNGA模組化平台的GA-B底盤,而GR Yaris更將後半部改為GA-C底盤,因此其懸吊型式為前麥花臣、後雙A臂的四輪獨立懸吊。僅管為了符合道路規範,GR Yaris沒有如WRC廠車那般誇張的空力套件,但在外觀上仍是比歐規標準版來的霸氣許多,主因在於前後輪拱外擴的暴龜設計,將車寬一口氣增加60mm、達到1805mm,同時車高也降低45mm,低趴又外擴的樣貌,光看就知道這不是家裡買菜的小鴨。

由後方望去更能突顯其暴龜設計,藉此將輪距加寬以增加穩定性,這是由市售車輛打造賽車時常見的作法,而在原廠開發時就有此設計,也讓車體看來較為協調。(圖/陳彥文攝)
由後方望去更能突顯其暴龜設計,藉此將輪距加寬以增加穩定性,這是由市售車輛打造賽車時常見的作法,而在原廠開發時就有此設計,也讓車體看來較為協調。(圖/陳彥文攝)

在車尾上方的尾翼、尾門中央與保桿下方皆採用黑色塗裝,與黑色的碳纖維車頂相呼應,搭配白色車身尤為顯眼。(圖/陳彥文攝)
在車尾上方的尾翼、尾門中央與保桿下方皆採用黑色塗裝,與黑色的碳纖維車頂相呼應,搭配白色車身尤為顯眼。(圖/陳彥文攝)
頭燈光源皆採用LED,在燈具上方還有類碳纖維的紋路裝飾,亦與車頭黑色氣壩呼應。(圖/陳彥文攝)
頭燈光源皆採用LED,在燈具上方還有類碳纖維的紋路裝飾,亦與車頭黑色氣壩呼應。(圖/陳彥文攝)
進入車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第三個踏板與手排排檔桿,附帶一提,GR Yaris的離合器採用TAC行程自動調整離合器,即使經過操駕而磨損,也能維持每次踩踏感一致。(圖/陳彥文攝)
進入車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第三個踏板與手排排檔桿,附帶一提,GR Yaris的離合器採用TAC行程自動調整離合器,即使經過操駕而磨損,也能維持每次踩踏感一致。(圖/陳彥文攝)

坐進車內後,等不及摸索車內的各項功能,便迫不及待的準備上路,不僅是因為性能足夠吸引人,也因為那在車壇中日漸稀少的第三個踏板——離合器。手排車在過去是入門車的象徵,越是高規格的車型,越多車型採用自排配置,時至今日,雖然許多歐洲車仍是在入門車型提供手排配置,但大多同時提供手排與自排選項,可想而知引進國內後大多只留下自排。僅有少部分性能車款同時提供自排與手排配置,只不過像是GR Yaris這般,只提供手排車型的可說極其罕見,更顯現TOYOTA打造這輛車時,絲毫不在乎大眾市場的想法,只管把他們所認為的最佳配置端出來!

手排排檔座加高75mm,讓距離更接近方向盤,操作時能夠更加迅速。(圖/陳彥文攝)
手排排檔座加高75mm,讓距離更接近方向盤,操作時能夠更加迅速。(圖/陳彥文攝)
雖然手排是個操作上的門檻,但其實GR Yaris比過去那些純粹的手排性能車更親民好上手。(圖/陳彥文攝)
雖然手排是個操作上的門檻,但其實GR Yaris比過去那些純粹的手排性能車更親民好上手。(圖/陳彥文攝)

不過GR Yaris也並非極端Hardcore的性能車,雖然採用手排變速箱,但相當人性化的設計了iMT系統,電腦可偵測升、降檔時的轉速差,自動在換檔時補油,就如同電腦自動執行進階的手排技巧「Heel-Toe 跟趾」一般。由電腦進行補油除了駕駛可以少一個動作之外,也能比駕駛者更加精準地補油至所需的轉速,如此一來不僅是在激烈操駕能有更好的表現,日常駕駛也能大幅減少換檔時的頓挫,就算手排技巧不慎熟練,開起來也能像個老司機。

iMT系統能夠自動執行換檔補油,將引擎轉速精準配合檔位,當然如果喜歡以「跟趾」換檔來展現技術,也可以將其關閉。(圖/陳彥文攝)
iMT系統能夠自動執行換檔補油,將引擎轉速精準配合檔位,當然如果喜歡以「跟趾」換檔來展現技術,也可以將其關閉。(圖/陳彥文攝)
引擎代號G16E-GTS為符合WRC規範採用1.6升排氣量,並針對進排氣、冷卻效率與燃燒效率優化,而為了輕量化不僅採用三缸,也採用強度較高的材質打造使重量減輕,引擎總重僅109kg。(圖/陳彥文攝)
引擎代號G16E-GTS為符合WRC規範採用1.6升排氣量,並針對進排氣、冷卻效率與燃燒效率優化,而為了輕量化不僅採用三缸,也採用強度較高的材質打造使重量減輕,引擎總重僅109kg。(圖/陳彥文攝)

擁有261ps/36.7kgm的最大輸出,官方公布之0-100km/h加速僅需5.5秒,不過這當然還與換檔技巧是否純熟有關。(圖/陳彥文攝)
擁有261ps/36.7kgm的最大輸出,官方公布之0-100km/h加速僅需5.5秒,不過這當然還與換檔技巧是否純熟有關。(圖/陳彥文攝)

GR Yaris令人興奮的關鍵在於動力系統,雖然最大馬力261ps在渦輪引擎盛行的年代算不上特別亮眼,但GR Yaris的重量只有1300kg,馬力重量比不到5kg/ps!再搭配上車長不到4m、軸距僅2560mm的迷你尺碼、僅5.3m的迴轉半徑,以及能夠調整前後動力分配比例的GR-Four四驅系統,使GR Yaris成為國內市場絕無僅有的迷你四驅鋼砲!

不到四米的迷你身形加上四驅大馬力,在國內市場絕無僅有。(圖/陳彥文攝)
不到四米的迷你身形加上四驅大馬力,在國內市場絕無僅有。(圖/陳彥文攝)

實際上路最直接的感受除了手排變速箱最具效率的動力傳遞之外,輕量化的三缸引擎設計也讓加速反應更迅速,小排氣量、大馬力渦輪引擎常見的低轉扭力不足的問題在GR Yaris上相當輕微,同時三缸引擎的輕巧也能減輕車頭重量,讓車身配重不至於頭重尾輕。而GR-Four系統提供了Normal、Sport與Track三種動力分配模式,Normal為前60%、後40%,擁有近似多數前驅車的感受,同時也較省油;Sport為增進靈活性,輸出以後輪為主,比重達到70%;而Track則是強調賽道穩定性,前後以50:50平均分配,除此之外,在Sport與Track兩模式中還可完全關閉VSC系統進入「專家模式」,將會關閉電子系統介入,體驗最純粹的駕馭感受。另外,系統也會因應行駛狀況分配前後扭力,並且前後軸皆配備Torsen LSD限滑差速器,也可因應左右輪速分配扭力,藉此保持穩定動態,提升操控性。

GR-Four四驅系統提供三種驅動模式,不同模式下有著不同的前後輪動力分配比例,值得稱許的是切換旋鈕操作相當直覺,左、右與按壓分別對應Sport、Track與Normal,絕對不會操作失誤。(圖/陳彥文攝)
GR-Four四驅系統提供三種驅動模式,不同模式下有著不同的前後輪動力分配比例,值得稱許的是切換旋鈕操作相當直覺,左、右與按壓分別對應Sport、Track與Normal,絕對不會操作失誤。(圖/陳彥文攝)

輪圈造型樸實無華,但它可是來自BBS的鍛造鋁圈,搭配Michelin PS4S跑胎以及前四後二卡鉗與通風碟,制動力相當優異。(圖/陳彥文攝)
輪圈造型樸實無華,但它可是來自BBS的鍛造鋁圈,搭配Michelin PS4S跑胎以及前四後二卡鉗與通風碟,制動力相當優異。(圖/陳彥文攝)
前後軸皆配備LSD限滑差速器,過彎動態更加輕鬆穩定。(圖/陳彥文攝)
前後軸皆配備LSD限滑差速器,過彎動態更加輕鬆穩定。(圖/陳彥文攝)

而懸吊部分更能感受到GR Yaris源自於WRC的血統,因應拉力賽事的不良路面,避震設定上並不像是多數強調性能的車款那般硬朗,而是較為Q彈且行程較長的設定,在行經連續高低起伏的路面時,便能藉由拉長的懸吊行程來讓輪胎緊貼地面,如此設定恰好相當符合台灣山路的道路狀況,整日奮戰下來令人過癮!真要挑剔就是座椅包覆性有些不足,在激烈操駕時身體難以固定,對於熱血玩家來說,包覆性更好的賽車椅將是必要改裝項目之一。

懸吊因應WRC的路況設計,正好符合國內道路品質,柔韌Q彈的設定面對起伏的道路依然能夠牢牢抓住。(圖/陳彥文攝)
懸吊因應WRC的路況設計,正好符合國內道路品質,柔韌Q彈的設定面對起伏的道路依然能夠牢牢抓住。(圖/陳彥文攝)

座椅造型與Corolla Sport雷同,側面包覆略顯不足,激烈操駕時無法固定身體。(圖/陳彥文攝)
座椅造型與Corolla Sport雷同,側面包覆略顯不足,激烈操駕時無法固定身體。(圖/陳彥文攝)
標配HUD抬頭顯示器,顯示轉速、時速等基本資訊外,還會提示換檔時機。(圖/陳彥文攝)
標配HUD抬頭顯示器,顯示轉速、時速等基本資訊外,還會提示換檔時機。(圖/陳彥文攝)

整體而言,GR Yaris徹底展現它為了WRC所開發的精神,將好料堆滿,容易上手的手排設定也讓享受純粹駕馭的門檻降低,對新手而言可以是很好的訓練用車,而老手則能將其發揮得更淋漓盡致,或許有人批評179萬元的售價與其質感不符,但只要開過就會明白,光是底盤與引擎就值得這樣的售價!

內裝相當樸實,不過在操駕介面如方向盤、排檔頭與手煞車,皆採真皮包覆。(圖/陳彥文攝)
內裝相當樸實,不過在操駕介面如方向盤、排檔頭與手煞車,皆採真皮包覆。(圖/陳彥文攝)
儀錶板為類比指針式搭配中央彩色資訊幕,可顯示相當豐富的車輛資訊,如四輪動力分配、即時增壓值等等;而中央螢幕功能不多且僅有7吋,與時下主流智慧型手機大小相近,但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圖/陳彥文攝)
儀錶板為類比指針式搭配中央彩色資訊幕,可顯示相當豐富的車輛資訊,如四輪動力分配、即時增壓值等等;而中央螢幕功能不多且僅有7吋,與時下主流智慧型手機大小相近,但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圖/陳彥文攝)
車室質感普通,不過設有許多開放式的置物空間,日常實用性不差。(圖/陳彥文攝)
車室質感普通,不過設有許多開放式的置物空間,日常實用性不差。(圖/陳彥文攝)
後座空間相當狹小,且車門長度也不像多數雙門車一樣加長許多,就連置物都不容易;不過原廠表示若將後座椅背傾倒,141升的行李廂加上後座空間恰好可容納一套18吋輪胎,若上賽道就能自帶備用胎!(圖/陳彥文攝)
後座空間相當狹小,且車門長度也不像多數雙門車一樣加長許多,就連置物都不容易;不過原廠表示若將後座椅背傾倒,141升的行李廂加上後座空間恰好可容納一套18吋輪胎,若上賽道就能自帶備用胎!(圖/陳彥文攝)
中央鞍座的銘牌顯現GR Yaris源自於多次WRC冠軍的不凡身分。(圖/陳彥文攝)
中央鞍座的銘牌顯現GR Yaris源自於多次WRC冠軍的不凡身分。(圖/陳彥文攝)
179萬的GR Yaris看似昂貴,實則划算,不只單月接單破400張,網路上亦有搶得首批訂單者加高價轉賣依然有人買單。(圖/陳彥文攝)
179萬的GR Yaris看似昂貴,實則划算,不只單月接單破400張,網路上亦有搶得首批訂單者加高價轉賣依然有人買單。(圖/陳彥文攝)

(旺車)

#GR #Yaris #TOYOTA #手排 #WRC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