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下半年最熱門的國產車,應該非 FIT 第四代莫屬了。雖然因為預售價格的的全面上揚,使得許多網友不斷批評、甚至還拿不同級距的對手直接對比,反而讓大幅進化的內外觀設計元素、引擎動力總成、底盤設定等完全被忽略。
趁著這次試駕的機會,作者我也同時以擁有五年 FIT MK3 的觀點來好好檢視一下,到底第四代 FIT 進化的幅度是否能夠與其上揚的身價符合!不過在這邊要說明的是,油電版本因為產能因素要等到今年 12 月底至明年 1 月才會正式交付給車主,所以今天試駕的規格是汽油 1.5 DOHC i-VTEC 版本!
【改走中性風格 柴犬意念遍佈全車】
雖然早在 2019 年的東京車展上就已經看到實車了,但即便已經過了二年多,FIT 四代的設計確實相當耐看。
記得那時候在車展上我也與總設計師白鍾國所聊到,過去 FIT 都是以「可愛」為依歸,因此初代、二代的設計理念是相當接近的;不過第三代為了主張更強的個性感、存在感,因此打出了「Exciting H Design」的設計概念,讓全車變得更未來、更跑格,無形中嚇跑了不少女性消費者。
所以這次全車設計就希望能夠賦予一種類似人類「好拍檔」的感覺,同時更可愛嬌小的氣質也能拉攏一些女性車主回檔,這點從車頭就能看出,三角形大燈組搭配細長型的進氣口,宛如笑臉一般的輪廓來迎接每一位車主。
車身在維持 One-Box 架構下變得更圓潤,並將多餘的稜角、銳利線條取消,這也是因為上述設計特點在視覺上會帶給人過於銳利的感受,取而代之的是全平面的接縫處理;另外上揚的窗框線條也修改成平緩的樣貌,結合放大的C柱小窗,讓後座乘客不會再有較為壓迫的感覺。
車尾則是將不必要的反光片全部取消,這也讓上一代的包角式樣改成了導光型橫條式設計,搭配無多餘飾板之下,其厚實飽滿的樣貌締造出更濃厚的安心感。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 FIT 四代依舊維持日本小車最適尺碼:4045mm X 1695mm X1535mm,搭配軸距 2530mm,穿梭在維持日治時期都市規劃的台北市當中,完全不顯壓力,而這也是 FIT 能在如此大賣的原因。
【以「用之美」 打造開闊視野】
進去車內,應該會對於那個高度更低的中控儀表介面非常有感。這次 FIT 取消了傳統車型中隆起的儀表罩,同時加入類似 C4 Picasso的 A 柱橫截面結構工法設計來提升車內視野,同時也能為前方碰撞的安全性再加分,對比 FIT 三代的內裝採駕駛者導向的未來感設計,雖然對著駕駛人要控制功能相當方便,但在視野被壓迫不少,加上 A 柱的位置過斜,因此造成有不少死角,這也導致在開車的時候壓力倍增。
因此這一代便以「視野」為第一要務,營造出一個舒適易用的零死角用車環境,而且不是單純地讓駕駛或是乘客感到“哇這台車視野真廣”,同時也考慮到諸多實際情況:譬如你在停車入庫的時候,是否需要過度地去移動身體來觀察車輛周圍的情況,這種有點抽象的概念只要親自試駕就懂了!
另外數位化儀表板的加入也是一大亮點,雖然因為日本原裝進口零組件的關係沒有中文化,但圖示會隨著車輛的變化而改變(ex:開燈、踩煞車),相當可愛。至於中央 8吋螢幕主機採用獨立式樣,與中國市場、新加坡等地販售的規格又不相同,經詢問是日本原廠設計的主機,而且有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設計、倒車顯影等顯示(汽油版需要選配、e:HEV 版本未知),只是那個按鍵設計在副駕駛座側,同時少了旋鈕的功能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最後類似於 Honda e 的雙幅式樣方向盤採真皮包覆,按鍵處理上,其阻尼的回饋感、滾輪的操作也都相當便利。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容易盲操作的電容式樣恆溫空調終於回歸旋鈕式樣,設計師白鍾國氏更曾提及這是源自於 Accord 的面板,因此從細節上就能體現出其高質感的一面,同時也可見 Honda 對於 HMI 人因工學的極度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台灣市場規格可是採用歐洲市場販售的設定導入中央扶手,一體式的設計比起日規的半開方式來的好多了。機能性的升級部分,則包括上下二層置物箱、右側副駕駛席出風口前面杯架等,後者更是睽違已久的配備。
【全面提升的乘坐性】
除了視野上的變化以外,這次 FIT 內裝進步最多的地方就是座椅設計。過去 FIT 為了締造最大的車內空間運用,座椅泡綿較為單薄,如果短程通勤影響並不大,但如果要長途旅行的話就會明顯感受到支撐力不足,因此會讓身體較為疲累。
但這次第四代 FIT 的座椅全面重新開發,除了版型修改以外,更導入 G-Frame 穩定身體骨架,泡綿也重新修正來強化橫向支撐力和柔軟程度。
實際乘坐比第三代較硬的泡棉設定舒適不少;後排座椅具有與傳統座椅相同的座椅佈置、ULTRA 空間佈局也存在,但增加坐墊的厚度和寬度,實際乘坐「板凳」的感覺終於消失,而且也能穩住身體。
空間表現上,這一代 FIT 後座與上一代相去不遠,真的差異就是乘坐體感上變得更優異、更無壓力;而中央頭枕補齊、前方二組地圖袋等,也是這次升級的重點。
後行李箱也是另外一個升級的地方,與上一代相比橫向開口更寬,畢竟過去因為包角大燈組的設計,導致在搬運行李時開口略小、造成不小阻礙,這次原廠特別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改良。只是眼尖的人會發現,全打平之後座椅會有一小段落差,這是由於 e:HEV 的全新 IPU 結構位於後軸位置,因此會有稍微凸起的問題。
容積部分標準設定為304升、但全打平可以提升至1205升,雖然看起來有點縮水,但實際乘載上得利於ULTRA佈局,因此還是有著相當實用的變化。
【升級版 Honda Sensing 全車系標配】
由於消費者對於安全系統的高度重視,這次改款 FIT 當然不免俗的導入 Honda Sensing ,藉由與 Valeo 合作的全新 100 度超廣角攝影機與新世代處理晶片,視覺寬度可以達三個車道,同時左右交叉路口的移動物體也能被辨識到。
具體配置上包括 ACC 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系統、CMBS 碰撞緩解煞車系統、FCW 前方碰撞預警系統、LKAS 車道維持系統、LDW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RDM 車道偏移抑制系統與 AHB 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
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台灣市場的設計與新加坡、中國市場一樣,所以 ACC 是沒有包含 LSF 低速跟車的功能,也就是沒有全速域。被動安全部分像是自動緊縮安全帶、原有六具氣囊也都包含在內。
實際上這套系統與過去的毫米波雷達相比,辨識角度更廣,在試駕的時候曾遇到幾台摩托車突然衝出來,CMBS 會立即跳出「BRAKE」的字樣來提醒;至於 ACC 的加速、減速等控制就與過去的 Honda Sensing 差不多;最後就是車道維持系統,72km/h以上會維持在車道內,如果低於72km/h以下 LDW 會以震動提醒並自動拉回車輛。
最後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改款後還是沒有將倒車顯影、盲點偵測列為標準配備,這些都是要加價選購的。
【為嚴苛環保標準而生 全新 1.5 i-VTEC DOHC 引擎】
在 FIT 第四代亮相的時候,很多人看到汽油引擎依舊為 1.5 自然進氣設定,就先入為主的認為這是一具舊引擎。
實際上為了通過嚴苛的六期環保標準,Honda 這次導入的是最新型的 1.5 DOHC i-VTEC AP2 引擎,也是隸屬於 EARTH DREAMS TECHNOLOGY 系列的 1.5 動力組合,只是因為 Honda 逐漸開始強調「e:Technology」,所以開始淡化了 EarthDream 的宣傳。輸出表現上,最大馬力為121ps/6600rpm、最大扭力為145Nm/4300rpm,變速箱則採用最新版本的 CVT,連帶的也讓油耗表現從17.4 km/l 升級到 17.9 km/l。
由於作者本身之前開了 5 年 FIT 三代,而且是幾乎每天使用的狀況,因此對於這次改款的動力總成如何升級非常的有興趣。之後拿到車後第一時間最大的亮點就是油門反應,起中不再需要像上一代需要踩深一點才有足夠的力道,受惠於扭力輸出從過去 3000rpm 提早至 2500rpm 上下左右,然後能夠一路延續到 4000rpm,讓穿梭在都會當中能更以更輕盈的油門控制來行駛。
至於中高速域部分,縱使全油門下去、或是直接以 S 檔位掛在 4000rpm,得到的還是那種溫吞的加速反應,這點就與過去的 1.5 NP1 本體相同,不過我也發現過去那種不算紮實車體結構,在擴大高強度材料的應用範圍強化後,已經有非常穩定的駕馭感受。
但另外一個讓我驚艷的地方,是NVH的控制,藉由全車各個部位的剛度提升來抑制振動,另外車門密封條增強性能、噴塗型聚氨酯泡沫填充於A柱和B柱、不織布擋泥板、儀表板與引擎室中間的隔音材質強化與隔音玻璃等,能將外界多餘的風切聲隔絕,至多你只能聽到引擎的聲浪,但我想這應該是 Honda 的堅持吧!
另外在操控性部分,這次 FIT 的平台雖然與上一代相去不遠,因此同樣維持前麥花臣、後 H 型扭力樑附防傾桿,但結構還是有所升級,除了強化前後懸吊上的減震器固定點,同時前後減震器支架的形狀也進行優化,甚至緩衝橡皮也都進行更換等。
行駛於山路上,新一代 FIT 的轉向反應更為直接線性、擺脫過去電動輔助力道過多的感受,同時側傾抑制也相當不錯,連續通過幾個彎道車身動態相當容易控制;場景換到一般道路上,我最意外的是通過伸縮縫、水溝蓋這種起伏明顯的地方,居然是滑順的處理震動,而不是像過去直接的回饋到車內,當然更不用說一般細微的碎震都能被吸收,這種韌性十足的避震設定,讓 FIT 的行路變得更為精緻、洗鍊,更可以說與歐洲小車同級。
【體現「愜意舒適」價值 一台讓你毫無壓力的車】
過去的 FIT 受限於亞大規格,因此有很多地方都沒有到位、十分可惜。但這次 Honda Taiwan 與日本母廠力爭成為繼中國以外的第二座生產基地,同時以五感體驗來說,台灣本田也的確按照日規標準所投產,全新車體結構工法、更高密度鈑件焊點、一體成型車門鈑件等都是一眼可以看見的,讓 FIT 成為少數能在台灣體驗的「純日規」小車。
或許是因為自己曾經是車主,因此對於 FIT 車系都有點感情所在。在 2019 年於東京車展看到實車的時候,確實對其「愜意舒適」的整體思考相當有感,而沒想到過了將近二年再度實際體驗、甚至開上路的時候,反而對他的駕馭性升級更有深刻的感覺,開了一天下來反而臉上是帶著喜悅歸還的,這真的是一台開起來毫無壓力的車。
當然 FIT 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ex:售價、倒車顯影、盲點),只是這次全面提升之後的優點光環太大,讓上述問題很好的掩蓋起來;只是對我來說,能展現這次 FIT 全面價值的車款,還是 e:HEV 油電版本,在提供「超節能油耗」與「電動車駕馭感受」兩大高附加價值,才能讓 FIT 超脫世俗「級距」的束縛。
(旺車)